以NEU录取为例,申请既不是纯看硬件成绩,也不是比谁提交的早
Warald一年多前写文章说过,NEU取代USC成为申请难度标杆、大众情人第一校。今年NEU的录取还没发完,但是大体情况已经很清楚了。
首先,在一亩三分地录取汇报版刷结果的同学,应该早留意到了,去年12月31,NEU CS发了很多结果,那个时候就有背景很好的人拿到了拒信。又让很多人心理恐慌。其实,这个跟上个年度申请的情况一样。当时是在2014年圣诞之前发了大批拒信,无数背景很好的人被拒。针对当时的形势,我当时总结过:NEU(CS)录取的似乎都是硬件无缺的人,也就是 T上100,GRE上320,GPA 85/3.5,而且,即使你达到了这个线,也未必能拿到录取。
今年情况类似。我们来看两个录取结果。第一位来自东南大学,12月31提交申请,2月6拿到了录取。
有些同学背景比他明显好,早早赶着提交了,然后今年第一批提交的果然还是难度最大、竞争最激烈,拿到了拒信。
当然,晚提交并非一定是录取。我们再来看一个拒信,提交时间12月24,拿到结果的时间是2月19 – 南航这位同学跟上面东南大学的那位,申请处理时间大体是一个阶段。
NEU计算机类硕士项目有好几个,CS ALIGN是给转专业申请人设置的项目。我们再看一下下面这位同学的情况,1月12提交的NEU和columbia,然后迅速拿到哥伦比亚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录取,但是被CS Align拒掉了。
相信看看这几个例子,你也会明白下面这两条Warald念叨了好多年的道路:
1. 申请不是看提提交的早。实际上,只要在截止时间之前提交上,就都会被考虑。
2. 申请不是简单看硬件分数给录取。录取偶尔会有运气成分,大多数情况下,你的申请工作做的如何很重要。
Warald这里只是随手举了几个例子,感兴趣的同学到地里把CS align今年录取结果仔细翻看一下,相信会得到类似的结论。
最后,录取结果汇报,必然是拿到录取的人更喜欢报结果,如果中了彩票、拿到超出自己实力的录取,更是要喜出望外的抖一下自己的弱背景。而被拒了的人,就是沉默的大多数了。所以,录取结果和申请人背景应该参考,但是最好不要下断言诸如:“USC来者不拒人人有录取、GPA80分就可以拿到eBiz录取、NEU是保底大水校啥背景都录、哥大统计是不是从来不拒人、申请要尽快提交上否则录取都发没了” – 这些结论都很无聊,毫无根据,都是错误的。
– Warald (Email: iamxiaoning@gmail.com)
博客: http://www.1point3acres.com
微博:http://www.weibo.com/warald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以上三行内容。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