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删减的历史!6个中国人从泰坦尼克号死里逃生,却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一个世纪…
1912年4月10日,号称永不沉没的巨型游轮,泰坦尼克号首航驶向纽约。短短5日后,游轮在中途擦撞冰山后沉没。船上共有2,224人,其中有1,514人罹难。
这起震惊世界的海难,成为近代史上和平时期最惨烈的海上事故。
泰坦尼克号船长爱德华·史密斯选择与船一起沉没,梅西百货老板兼美国众议员伊西多夫妇、泰坦尼克号总设计师等人也在这起灾难中去世。

其实除了当时世界上一些顶级富豪、社交名流、议员、艺术家等人外,还有许多来自英国和欧洲其他地区的移民。很多人初次踏上美国大陆,寻求展开新生活的机会。
这其中,就有8位华人登船,他们是三等舱的乘客。

在一张编号为1601的船票上有他们手写的名字,分别是方荣山(Fang Lang)、李炳(Lee Bing)、钟捷(Chang Chip)、亚林(Ah Lam)、严喜(Ling Hee)、胡中(Choong Foo)、林伦(Len Lam),李林(Lee Ling)。(均为音译)

2010年,英国导演罗飞(Arthur Jones)偶然得知,泰坦尼克号的乘客名单中有华人名字,他感到非常震惊。
为什么这些幸存者的故事从没有人提及呢?
出于好奇心,罗飞与美国作家施万克(Steven Schwankert)等人组成团队,召集了20多名历史和社会学者成立了研究小组,寻找这些华人幸存者的下落。

经过数年调查得知,这些登船的华人是职业水手,曾在欧洲的船上一起工作。1912年,他们的船运公司将其派往美洲,他们本来将在加勒比海的港口工作。
之后发生的事情都是我们知道的,海难发生,8位华人中的林伦和李林溺水而死。剩下6人中有5人登上救生艇,而方荣山则抱着门板漂在海中,一直撑到被第14号救生艇发现。
获救后,方荣山还帮助划桨,救出了救生艇上所有幸存者。
《泰坦尼克号》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还披露,正是方荣山这段的经历,启发他创作了女主角Rose获救的场景。

但是等待6位获救华人的,并不是和其他种族一样的关切慰问与夹道欢迎。
1848-1855年正值加州淘金潮,大批华人劳工来到美国。他们勤劳肯干而且薪资低廉,导致本地劳工对华人敌意增加。在被强行赶出采矿业后,华人只能进入餐馆和洗衣店等地从事低薪工作。
在宾夕法尼亚州海狸瀑布餐具公司,因为所有工作被200多名中国男性取代,导致其他劳工罢工。
1878年,国会决定起草《排华法案》,最终在1882年通过。这项法案通过监禁和驱逐的方式禁止华人劳工在10年之内进入美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义和团运动以及西方世界极端的民族主义与排外情绪,“黄祸”论喧嚣尘上。
英国推理小说作家Sax Rohmer更是创造出了“傅满洲”的形象,他穿着中式的服装,留着长长的胡须。野心勃勃又作恶多端,一心想要摧毁西方世界。
这个形象之后更是在美国被拍成电影,由此可见当时西方世界对华人形象的妖魔化有多严重。

尽管泰坦尼克号沉默发生在1912年,但美国社会仍深受《排华法案》影响,船上幸存的六名华人被拒绝入境,只能坐船前往古巴,从此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尽管这6位华人已经离境,美国社会对他们的诋毁却没有消失。
灾难发生时,因为妇女和儿童才享有登上救生艇的权利,而且主要都是头等舱与二等舱的乘客。三等舱男性乘客平均存活率只有六分之一,但华人乘客中八人中有六人成功存活。

西方媒体开始一边倒的指责6位存活的华人。
他们没有主动为妇女儿童让位子,那些和船一起沉默的西方贵族才有骑士精神。他们留的长辫子被指责是为了扮作女人,为了能够抢到救生舱的位子。
白人的形象成了崇高勇敢的“光伟正”,几位逃命的华人反衬之下成了懦弱的过街老鼠。
如今,他们6人的命运被罗飞拍摄成了纪录片《六人》,《泰坦尼克号》导演卡梅隆担任本片监制,这几位幸存华人此后的辗转经历与唏嘘人生都被一一讲述。


一百多年后,随着新冠疫情导致的亚裔仇恨事件频发,西方社会对华人的偏见与歧视,并没有随着游轮的沉没而消散。
但庆幸的是,如今的华人不像当年,只能默默忍受。
我们在为今天的权益而斗争的时刻,更不应该忘记过去。因为所有的真相,都值得被铭记。
微信扫码,参与讨论
排华法案1943年才废除(每年只允许105名华人入境),而到1965年在民权运动的背景下才有如今的移民法,所以1912年被拒绝入境一点也不奇怪🤷♂️
台山人
我很想知道这个纪录片在美国哪里能看!非常感兴趣!
第一次知道泰坦尼克号上还有华人
应该起诉美国政府,要求排华法案撤销后进行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