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保底的悲剧 – NEU取代USC成为申请难度标杆、大众情人第一校
背景强的申请人愿意把NEU作为保底,背景弱的觉得去了NEU也满足了,学渣级的觉得有NEU录取人生就圆满了 – 毕竟综排前50、就业杠杠的。总之,大家对NEU都可以接受。以前,”是个人都申请USC、Columbia”,现在改成了”是个人都申请NEU” 。在这种情况下,也就不难理解NEU的申请难度上涨了。
背景强的申请人愿意把NEU作为保底,背景弱的觉得去了NEU也满足了,学渣级的觉得有NEU录取人生就圆满了 – 毕竟综排前50、就业杠杠的。总之,大家对NEU都可以接受。以前,”是个人都申请USC、Columbia”,现在改成了”是个人都申请NEU” 。在这种情况下,也就不难理解NEU的申请难度上涨了。
答案就是只要deadline之前提交,就都一样。有人认为一定要越早提交就最好,其实毫无道理。系里的秘书永远是鼓励你早点提交。你提交的越早,她工作量越均匀分布、轻松。但是系里的录取,并不是看谁早提交,而是看谁最好(这个是基本通过纸面材料来判断的),否则,大家一上大学,不对,一出生,就让爸妈给你报名得了
今天在wired上刚看到了一篇文章叫《The Schools Where Apple, Google, and Facebook Get Their Recruits》。尤其是附带这幅图,很吸引眼球。大家可能很兴奋的下一些结论,比如某个公司喜欢某个学校的毕业生;某个学校,尽管名声不显,但是照样就业很出色。Warald在这里点评一下。
拿耶鲁大学计算机系做例子,假如中科大某牛人拿了Yale CS的自费硕士录取,然后打算不去,那这个名额就被浪费了。而耶鲁计算机系自费硕士招生规模小,也许就给了中科大一两个录取,这个录取被废掉了,其他人的路子就被断绝了。我们做个极端的假设,假如中科大有5个背景很牛的申请人,一起申请Yale、Cornell、CMU VLIS等若干招生规模不大的项目,他们拿到了录取以后,同校很多条件差点的申请人,就会被直接挤出局了。然后大牛们把录取全都拒掉,这些学校的录取就都废掉了。而如果这些学霸大牛们不申这些项目,其他人也许就有了dream school的录取了。
各位家长和同学,你是不是以为美国公立大学比私立大学更便宜?Warald提醒:对国际留学生来说,公立大学学费未必便宜,可能跟私立大学费用一样贵!我在这个文章里,举两对例子,用详细的数字做说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底线。如果去个不满意的学校,有些人宁可不留学;有些人在北京上海买不起房,就干脆不买房,而不是回老家二三线城市买房;有的人找不到满意的老婆老公,宁可单着剩着,绝不肯降低条件结婚。
本科生物+计算机二学位->USC CS Master:一个拿到twitter job offer的女生美国学习总结,一年半里一步一个脚印,从Google实习生到Twitter offer,现在又在纠结Facebook。
天津非211小本->USC EE硕士->实习转正拿到VLSI方向的全职工作offer:如果全职工作不好找可以先从实习做起,实习既能镀金,又能和潜在的雇主交互,如果表现不太差还是很有希望拿到offer的。对了,天津科技大学的孩纸们,来膜拜学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