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越来越多,背景普通的美本申请读硕读博难度越来越大了
早几年,尤其是2010和2011年那阵,在美国获得本科学位的中国人数目不多,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各国海本也算是“稀奇”,美国有些系在录取中国学生读研的时候,觉得他们背景比较special,会额外留意,给点录取名额,同时因为同类竞争对手少,所以多少会占些便宜。甚至有个别专业,招生非常倾向于各国海本都招收一点、组织多国部队。
但是最近两年,形势就变了。Warald多年来亲自做申请,对此深有体会。根据我多渠道掌握的信息来看,从2013年秋季入学开始,光是靠一段美本资历是不够的,因为这两年,毕业的美本数目太多了。
其实早在2012年,我就写过一个文章《今后几年美国留学申请整体形势预测与展望》,当时也做过一幅图:

考虑到(1)年度之间学生数目增长来自于一年级新生(2)新生需要四年毕业,可以清楚的看到,从2013年开始,毕业的美本数目暴增,这些人之间的研究生竞争也会升级。
那什么人算是背景普通的美本?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
1)毕业学校没什么知名度,推荐人在学术界没有知名度,通常情况下,同校学生申请读研的人数也不多
2)尽管毕业学校名气不错,但是本科表现乏善可陈,甚至成绩低分、背景弱
美国一些综合性大学,比如UWashington、UIUC、Berkeley、Purdue、Wisconsin、UMich等,这几年就读的中国本科生都很多,而这些学校,也是EE、CS、统计等专业比较强的学校。至于Ohio State、Michigan State、NEU等略逊一点的学校,校园里中国学生也都越来越多了。
在美本人数少的年代,你从俄亥俄、南卡罗来纳、宾夕法尼亚某个不知名的college拿到本科学位,也会让人眼前一亮,而现在,UIUC的都一堆,他们跑去申请EE、CS、统计,拿着本专业名教授的推荐信,优势更大。
2014年秋季入学申请结果都已经出来了,Warald收到多个美本来信,有个人说自己本科学CS专业、GPA 4.0,还有学校的奖励,为啥连个CS前50名的录取都没有?通过电话咨询,我也深入了解了一些人的情况。整体感觉,美本从哪个学校毕业,越来越重要的,这个现象,也就是通常是说的“卡出身”。以前这种现象是指国内学校,比如清华的学生,比北京理工肯定更受美国大学欢迎。
如果你有幸在一个很好的学校就读,但是背景普通,在申请当中,也未必就一定占便宜。你的教授们,在写推荐信的时候,会实事求是,不会像国内大学的教授们,让学生们自己写推荐信、自己提交。如果你的背景不强(比如gpa不高甚至偏低),教授们在网上提交推荐信的时候,明确的写着:在我教过的学生里,这个人能力一般、凑合着还成,那你就很难拿到名校录取了。另外,美国很多大学招生还是讲究diversity的,我在《什么是美国大学招生录取多样化(DIVERSITY)》和《说说招生录取多样化、同校申请内耗对中国名校学生的冲击 – 有时候,做牛后比作鸡首要惨》里面阐述的道理,对于美本也适用:名校的普通学生,未必就能胜过非名校的优秀学生。
– Warald (Email: iamxiaoning@gmail.com)
博客: http://www.1point3acres.com,微博:http://www.weibo.com/warald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文章末尾的版权声明,包括作者ID、博客网址和原文链接。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