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到名校录取的简历,为什么拿来求职找工作就不灵了?
有些人在美国开始读书以后,拿着留学申请时写的简历,一字不变,直接投给美国公司找实习找工作。有人成功了,来美国几个月后迅速拿到了Facebook的offer,也有人发现不灵。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同学反映,在美国读书的第一个甚至第二个学期,背景跟读本科时候相比,能力是提高了,但是在书面上体现不出来,或者说,简历里没觉得有太多亮点可以写。这种情况下,用来求职找工作的简历,跟申请时的简历,感觉大体类似。然后自然而然的认为:既然申请名校录取都管用了,那找工作也应该差不多,至少不算差吧?
1)申请简历和求职简历,区别很大
简而言之:申请简历强调有基础、有学习能力;求职简历则强调有跟公司职位对口的实际动手能力,最好有经验证明能力如何、做出过什么事情。
申请简历里,你缺乏经验不算致命,但是求职简历里,如果不写经验、不晒经历、不列技能的,肯定致命。
作为学生,你的经历有短板,如果不是致命的(比如申请CS但是没上过任何编程课、不懂什么是赋值什么是control flow,或者申请数据科学和统计但是唯一的数学课是多年前上过的基础微积分),老师有可能根据你其他强项,觉得你有学习能力而录取你。但是公司就不会这样招人了。一旦被你被雇佣,硕士年薪至少五六万美元,学CS的,甚至二十三四岁就10几万年薪,这类工作,你以为公司会给你一两年时间补补基本功再说吗?他们要求的不是一个没有什么基础但是可能有能力学会的人,而是一个来了以后能迅速干活的人。
学校强调的技能跟公司强调的技能也未必完全一致。比如找大数据工作,无论你会不会Hadoop,都要说自己会,但是申请学校的时候就未必了。
你申请录取使用的简历,是针对着工业界求职写的吗?
2)质量糟糕的简历,教授们可以容忍,但是公司不会
《在美国求职如何写出一份好的简历?四个要点帮你整理思路》这个文章里,我提到了有些DIY申请人简历写的很糟糕,甚至不清楚应该突出什么内容,比如申请统计专业的,拼命罗列自己做过的各种低级调查和无聊问卷。在申请的时候,教授们对你是很容忍的,他们录取学生,会综合全面考虑你的背景,往往不是一票否决。
但是,如果你找statistician or data scientist的工作,公司会一票否决:看到你简历里写了一些很低级很无聊的东西,印象就很糟糕了,如果读研期间没有亮点或者缺乏关键技能,你的简历就可以被扔掉了。公司不会去看你的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推荐信、成绩单、GRE、TOEFL – 这些材料在求职时也不需要提交,公司招聘根本没有所谓的全面综合考虑,在从几百份简历里筛选少数job candidate面试的时候,you are as good as your resume。
3)你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最重要
当你开始读研的时候,你所处的平台比之前要高,比如你在一个前50的学校读硕士,那你这段经历当然比在中国读本科更能拿得出手。你需要在简历里突出自己目前、现在的强势背景,而不是回忆大三大四时的亮点。即使你只读了一个学期、只上了一门相关课程、甚至功课正在进行中没有结束,也需要大加渲染。
我用的词语是“渲染” – 我不建议你造假、完全捏造,但是你可以夸大、可以美化、可以拔高。公司里对应着的每个职位,收到上百封甚至几百封简历是正常的,其中还有大量造假吹牛无底线的印度阿三。你已经读研了,如果拿着申请时的简历(内容主要是大学期间表现),靠自己过去的辉煌跟别人现在的强势做对比,那你就该出局了。
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要看你的学习和选课。从如何build an impressive resume的角度来提建议。选好了功课,才有值得“渲染”的素材和内容。
– Warald (Email: iamxiaoning@gmail.com)
博客: http://www.1point3acres.com,微博:http://www.weibo.com/warald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文章末尾的版权声明,包括作者ID、博客网址和原文链接。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